常用五类蒸发结晶设备大揭秘
发布时间:2021-10-18 浏览次数:705次
蒸发结晶工艺一个是制药、化工工艺中一个常用操作单元,十分普遍的应用在几乎所有的结晶性药物的生产工序之中。当前企业普遍使用的蒸发结晶主要有热对流型和强制循环型。而上述两种类型的蒸发结晶器又以强制外循环蒸发结晶居多。
HC系列蒸发结晶设备
原理:
HC系列蒸发结晶设备为专利设备,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热敏、结晶性物料溶液在减压状态下沸点降低,实现低温蒸发。
(1)在初步蒸发的热敏物料溶液浓度有所提高但尚未达到蒸发温度下的饱和状态,尚未析出晶体时,将物料引入低温结晶缸内。
(2)使物料降低冷却后,在结晶缸内形成过饱和溶液后在结晶缸内有序析出,析出溶质后的稀溶液再次进入蒸发系统与蒸发系统内的溶液混合。
(3)降低蒸发系统内物料浓度后进行循环蒸发,从而实现热敏物料始终处于低于溶解度的低溶度下蒸发,结晶析出的溶质不再进入加热蒸发系统,处理低温状态下保存的佳工艺状态要求。
优点:
低浓度蒸发,物料溶液粘度小,热传递性好,蒸发过程温度低,速度快,热利用率高,明显节能。
溶质在结晶缸内析出,蒸发液内不含晶体,不磨损设备,设备使用期延长,产品金属含量下降。
析出溶质保存在结晶缸内,处于低温状态,溶质不分解,不变质,收率高,质量好。
可通过控制蒸发器内溶液与结晶缸内冷却液的溶度差来使溶质有序析出,达到控制溶质晶体颗粒的目的,得到期望颗粒的晶体,晶体结构更致密,产品更纯净。
应用领域:
具有热敏性、易结晶、不同温度下溶解度差异明显的物质。如:古龙酸、维生素C、赖氨酸、蓉氨酸(味精)、维生素。
强制循环蒸发结晶设备
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是一种晶浆循环式连续结晶器。操作时,料液自循环管下部加入,与离开结晶室底部的晶浆混合后,由泵送往加热室。晶浆在加热室内升温(通常为2~6℃),但不发生蒸发。
热晶浆进入结晶室后沸腾,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于是部分溶质沉积在悬浮晶粒表面上,使晶体长大,作为产品的晶浆从循环管上部排出。
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生产能力大,但产品的粒度分布较宽。
DTB型蒸发结晶器
DTB型蒸发结晶器即导流筒-挡板蒸发结晶器,也是一种晶浆循环式结晶器。器下部接有淘析柱,器内设有导流筒和筒形挡板,操作时热饱和料液连续加到循环管下部,与循环管内夹带有小晶体的母液混合后泵送至加热器。
加热后的溶液在导流筒底部附近流入结晶器,并由缓慢转动的螺旋桨沿导流筒送至液面。
溶液在液面蒸发冷却,达过饱和状态,其中部分溶质在悬浮的颗粒表面沉积,使晶体长大。在环形挡板外围还有一个沉降区。在沉降区内大颗粒沉降,而小颗粒则随母液入循环管并受热溶解。晶体于结晶器底部入淘析柱。
为使结晶产品的粒度尽量均匀,将沉降区来的部分母液加到淘析柱底部,利用水力分级的作用,使小颗粒随液流返回结晶器,而结晶产品从淘析柱下部卸出。